演艺会员

当前位置/ 首页/ 演艺会员/ 正文

何建生

鼓出精彩,戏动人生
——何建生
   
    何建生,这位致力于打造永州本土“快乐文化”的戏曲、小品和喜剧演员。用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,把来自乡土的笑声带给了大家,博得了30多年的喝彩。现在的他已逾不惑之年,却仍然在舞台上挥洒着激情,传递着快乐。现在,他的小品与戏曲成了人们闲余消遣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大餐。  

●岁月流金:万里挑一,初识戏曲成功起航

卓别林在黑白无声的银幕上,给无数观众留下难以忘却的笑声。而何建生,这个“圆头圆脸”,总以农民形象出现的喜剧演员,在浓厚文化底蕴气息的本土舞台上,已经在永州人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。如果说他是永州的卓别林,怕是一点也不为过。
这个学戏曲出身的综艺全能型喜剧演员,走上这条道路也显得十分的幽默与诙谐。初一时,永州市零陵花鼓戏团招生,何建生所在的班级也是招生的范围。招生老师一眼相中在人群中的何建生,点名叫他出来唱歌。一首《小小竹排江中游》惊艳全场,老师完全被其嗓音所震撼,随即又叫他朗诵一首诗。仅有13岁的他,却气势滂湃的朗诵了一首毛泽东的《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》。正是他如此之强的气场和天生优质的嗓音,加上具有喜感的外貌,如今的“王牌”条件,让他从此与花鼓戏做伴,以小品为友。
那次的招生考试,是真正的千里挑一。“那时候学戏剧的人多啊,起码万把人在外面排队啊,那么多人报名,只录取13个,那竞争的激烈性可想而知。”回忆起那次招生场面,何建生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。因为,他就是那录取的13名学生之一。就这样,这个优质的好苗子没有埋没于人群,也就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在舞台上闪亮的何建生。

●艰苦练就:草根创造花鼓戏生命力

学花鼓戏并非易事,练基本功就是一大难事,唱、作、练、打——样样不可少。年年如一日的练基本功,不论天寒地冻还是酷暑难耐,每天早上都是5点钟准时起床,进行一天的练习。“那确实苦咧,每天都在重复的练习,冬天的时候手冷得个个都生冻疮了。”何建生提及学艺初期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只是一笑而过。这样辛苦的练习持续了三年时光,三年后,何建生出师了。
出师也就意味着何建生可以登台表演了。一个演员对于自己的第一次登台演出,总是最难忘的,何建生也是如此。何建生的初次舞台献给了毕业汇演,作品名为《红哨》,他在里面饰演特务游占彪。表演前的一段小插曲,也印鉴了这位戏曲大师的独特应变能力和搞笑魅力。“花鼓戏有鼓师打鼓的,要鼓师先落鼓点,我们才开始唱。那次,我站上台后,那个鼓点一直不落,我就站在那里不动,看到那鼓点还不落,我就指手画脚的喊他快点落鼓点。这时候台下大家就笑起来了。”由于何建生幽默的动作,搞笑的面部表情,无意的由错误的开始转变为成功的搞笑。
之后他的艺术人生,一直是在艺术团度过的。随团到全国各地演出,南六县,北五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现在,他是永州市零陵花鼓戏团的业务团长,他把他的青春与激情都留在了这个艺术团。

●璀璨成就:站在尖端,书写喜剧的流光溢彩

他是戏曲出身,却也紧跟时代潮流,坐上了小品与双簧的快速列车。只要能带给大家欢声笑语,不论什么形式他都乐于也敢于尝试。开始演小品不久,由于表演功底深厚,加上非凡的记忆力,与来自衡阳的一位唐老师结缘,成了搭档。何建生上台不彩排是常事,看剧本也只要一小段时间,白天看完剧本晚上就能演出。正是凭借自己高超的专业素质,他与唐老师成为搭档后,双雄携手演双簧、演小品,最早带动了永州歌厅文化与广场文化。
何建生演的小品都是出自其师叔龚定一之手。正所谓严师出高徒,他的师父吕金诰与师叔对其训练一向是十分严厉与苛刻,打骂已是家常便饭。正因为师父与老师们的严格要求,才会有如今集永州观众“万千宠爱在一身”的喜剧大师——何建生。
何建生作品无数,花鼓戏大小角色几十个,小品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的角色就有60多个。他的作品在省里与市里多次获奖,成功后的他也成了永州市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“专业户”。他的小品,以农民化的语言、幽默,密切联系当下的生活,抖落出无数“笑弹”,让观众捧腹大笑。
 
●朴实低调:戏里戏外,一样的趣味人生

他是用自己的现实人生抒写着他的艺术人生。现实生活中的何建生,低调,实在。他说人活着就是要开心,过好每分每秒,要做到宽宏大量。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就像他名片上印的那样,他是“您的好朋友”!
他不仅是舞台上闪光的幽默大师,更是台下亲朋好友的“开心果”。哪里有他,哪里就有欢乐。他说他喜欢到农村去玩,喜欢与老百姓玩,因为老百姓是演员的衣食父母,作为一名演员,要尊敬老百姓。就是这么一名质朴的演员,在收获了鲜花与掌声之后,仍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至理;作为一名老党员,他更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,创造更好的作品献给大家,传递着快乐与欢笑。
演绎道路上总是有人摆脱不了“演而忧则唱,唱而忧则演”,然而何建生却是个例外。不论行业多么不景气,不管日子过得多艰辛,他从未对这条道路失去过信心,更未想过要跨出这行业。如今艺术团发展低迷,行业气象十分不好,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,永不后悔!就算是高薪的职位,他也婉言拒绝了,因为他对这份事业爱的深沉。
从初出茅庐的小毛孩,到艺术团的演出队长,再到如今的业务团长,他经历了很多,有坎坷,也有幸运;有泪水,更有欢笑。从默默无名到家喻户晓,他饱受岁月的磨练,有跌倒,却能坚强爬起;有高山,更能豪情的翻越。他的艺术人生仍在继续,他的道路越发平坦,无论怎么样,我们都相信,这位亲切的“好朋友”将会走的更高,更远!



微信订阅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通讯录”,点击右上角的 “添加” 搜号码 永州演艺协会 或查找公众号 永州演艺协会 即可。